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6703|回复: 4

[监控抓拍] 万州公车坠江事件思考: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暴躁和冷漠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7 16: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测了无数种可能,事情还是超出了想象。
视频里失控的互殴、尖利的惊叫,打破了之前刹车失灵、机械故障、避让逆行车辆等猜测,让这个多事之秋更加地令人印象深刻。
我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还是无法阻止泪腺的酸胀,两行毫无价值的液体涌出眼眶。
[img=508,310][/img]

2300小时的监控录像、220余个行车记录仪片断、160余车次的排查、132位涉事人员走访,一组组冰冷的数据串起的,是一辆没有回程票的巴士和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意外。
而随之消亡的,不仅仅是15条鲜活的生命,还有他们身后15个再也无法安心的家庭。
视频中那位因委屈、无奈而愤怒得失控的公交司机,正值壮年。他应该是两位花甲老人的儿子、一位而立女子的丈夫,可能还是一个或两个年幼孩子的父亲。
从年龄和性别判断,他还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重大决策的执行者和参与者。
而那位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刘女士,不管她如何暴戾恣睢,身后肯定也有牵挂她、担忧她的亲人。
是什么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让她在那一刻变得如此蛮横霸道、凶悍跋扈;究竟有多重要的事情需要马上处理,才会让她在坐过站之后将满腔的怒火用这种不可理喻的方式宣泄?
闹剧引发惨剧,隔着屏幕依然能嗅到戾气。
网上的评论铺天盖地、振聋发聩,说得都很有道理。
[img=424,120][/img]

如此严重的后果、如此恶劣的影响,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无法平静。
但仔细想想:
批评很容易,没有“君子求诸己”的口诛笔伐却毫无意义。
当我们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指责别人时,很难发现,自己身上其实多多少少存在同样问题。
在指责车内乘客冷漠的同时,我也在问自己:假如我当时也在那辆公交车上,自己是否会去劝阻那对火气正旺的司乘?
我羞愧地承认,答案是:也许不会吧。
在社会心理学现象中,有一种行为叫“旁观者效应”,也称“责任分散效应”。
[img=896,294][/img]

通俗点来讲就是:假如车上除了施暴者刘女士外,只有我一名乘客,那我出面制止的可能性也许为100%;但如果车上有两个人,我制止暴行的可能行就降低到50%;以此类推,车上人越多,个人责任感就会越弱。
而身为一个扮演着不同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社会责任的普通人,我无法自信地说出:我不会落入“旁观者效应”的窠臼。
既然自己都无法做到,又有什么权利去苛求他人?批判别人的冷漠?
而在那两位由言语冲突上升到肢体冲突,最终演变出惨剧的司乘人员身上,我看到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太多人的影子。
也许情结没那么严重,没有酿成那么可怕的后果,但相似之处却是一样的,那就是: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
从某种角度来讲,万州公交坠江事件的真正凶手正是“坏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自己突如其来的情绪控制,忘记自己在干什么,会伤害什么。
我们暴躁、焦虑、易怒,并且不计后果。
我们主观地认为,一切错误都在对方,是对方的责任给自己造成了伤害,而不会去反思自己的过错。
坏情绪让我们丧失理智、口不择言、偏离正轨,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也许五分钟之后我们就会后悔,但在被情绪控制的那一刻,却还是选择逞口舌之快、一时之欢,先发泄了再说。
多少次,我自己也肆意地挥霍他人的包容,沦为坏情绪的奴隶。
(尤其是在自己的亲人面前,孩子哭闹时,父母唠叨时,伴侣挑剔时……)
在事件最新进展的深度报道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群让人落泪的身影。
[img=752,399][/img]

切图来自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在替逝者惋惜祈祷的同时,我能做的仍是“求诸己”。
不要那么轻易的去指责评判别人,首先做好自己。
所以,在未来的每一天——
遵守社会规则,文明出行,从不闯红灯、垃圾入篓这样的小事做起。
为急行者让路,对陌生人微笑,不出恶语,力所能及的利益周围人。
保持平和乐观,在远离“垃圾人”的同时,首先不做“垃圾人”。
遇到不文明行为,不袖手旁观,和善而坚定的制止。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他们决定了未来的社会环境。
[img=428,280][/img]

因为有人错过了一站,所以有人错过了一生。
余生,好好活。
(来源:天赋异禀老母亲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16: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认钱不认人的那一刻起,心就歪了,人也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16: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社会发展失衡,人的精神状态也就失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16: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都变得太自私了。这个社会值得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16: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全部是这些不良媒体带的节奏,搞得现在人摔倒了不敢扶,被抢劫了不敢反抗,被**了还的配合。抓小偷,见义勇为的时候还的考虑舆论考虑会不会被判刑,考虑会不会被索要巨额赔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