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619|回复: 0

自贡盐场奇观:天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30 16: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贡在近两千年的盐业生产过程中,遗存有一大批古井、天车,鼎盛时期,数以万计,最高的大德井高达118米。天车井架十分壮观,不管从采卤或者古建筑角度来说,都是盐都自贡特有的、不可多得的文物。据史书记载,自贡在近两千年的盐业生产过程中,遗存有一大批古井、天车,1914年仅自流井就有“水火两井共960眼”,而废井则有11800多眼,所以流传有“自流井盐井(天车)多如麻筛”的说法。天车是将若干杉木连结,以竹篾绳捆扎成的木头支架,竖于盐井的井口,天车的顶部装有滑轮,底部也有巨大的转轮,用于采卤、淘井、治井。

请输入描述

请输入描述



直入云天的天车

自贡天车,不论是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真的是让人感概万千……

请输入描述

请输入描述



天车的内部构造

由于天车结构复杂,它们一个个都是庞然大物,有的高达数十公尺,拔地而起,直入云天,气势雄伟,令人叹为观止。可谁能想到,天车的前身是既原始又简陋,几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然而正是这些原始简陋的井架,却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制盐史上第一个井架起于何时,已无从考据。
现在人们能见到的最早的井架,是1956年成都附近羊子山出土的东汉墓《汉代制盐画像砖》上的图案。图中,井上置四脚方形层楼架,架顶有一固定滑轮,长绳通过滑轮,两端各系一桶,四个劳动者立于两侧,相向协力,一桶入井汲水,一桶汲满拽出,一上一下,如此反复,盐卤便源源不断被采汲出来。这是有据可依的我们祖先最早利用井架汲卤的情景。这时的井架,还没有担负凿井的功能。据《华阳国志·蜀志》载,早在秦昭王时期,蜀守李冰“穿广都盐井诸陂池”,开始了井盐生产。“广都”系指今成都、双流一带,“陂池”是指很浅的盐井。当时的盐井很浅,井口大,很像池子,似无须运用杠杆机械。

请输入描述

请输入描述



燊海井

最令盐都人引以自豪的,是燊海井这口被称作世界上第一口最早由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它在钻井技术之上,堪称世界之最。该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3年,方始凿成。井深1001.42米,既产卤,又产气。
自贡确实有过昔日的辉煌:天车不仅是自贡盐工精湛技艺的展现,更是中国井盐钻井技术的高峰。大安区长堰塘附近一座18.3米的天车下,是人类钻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始凿于公元1835年,井深达1001.42米,它无言的举证,即使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勃兴的近代,中国钻井技术也遥遥领先世界水平。自贡天车不仅展现了自贡近代的辉煌,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葩。1938年,著名电影人孙明经拍摄的一幅盐场风貌《布满井架天车的小城》,曾入选“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真实的留下了当年自贡的繁荣景象。

请输入描述

请输入描述



盐场内高挂的灯笼

自贡人历来老实、低调,既羞于炫耀昔日的辉煌,也不善炒作今日的宝藏。也许自贡人身上有老盐工的“基因”,而老盐工的特性就像其制作出来的天车:历经沧桑、质朴实在。矗立天空的支架有点像盐工们瘦骨嶙峋的臂膀,斑驳陆离的杉树皮不正像盐工那饱经风霜的脸膛?至于秉性更是一模一样:天车提取、承载了上千年的卤水,直到盐井枯竭,方才散架和破碎;盐工劳累、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直到弯腰驼背,哪有宣扬和勋章?
大约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真空制盐技术逐步推广,传统的制盐工艺也就逐渐萎缩,尤其是自贡盐矿资源的枯竭,与自贡人相生相伴1000多年的生产工具——天车,不得不停转、破落、坍塌、消失……现在看天车,只剩下支离破碎的感觉,突然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天车倒真像“沉舟”的“桅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