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3105|回复: 0

[楼盘触击] 旧时十里盐场地,繁华老街赛成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5 15: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98年,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写道,中国是一个遍地黄金、人人穿绫罗绸缎的神奇国度【1】。

640.webp (1).jpg

1887年,世界格局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一位美国传教士依然对中国的某处盛赞不已:

“许多木制井架隐隐可见,岿然屹立……在帝国其他地方也难以见到……此时,我们在全世界能够再找到一个规模这样宏大的企业吗?”【2】

640.webp (2).jpg

这个地方是自贡自流井盐场。那位传教士或许不知道,自流井的盐业已经繁荣了千年,并且还将把这份辉煌延续下去。

//一、一锉功成,源远流长//
盐业发展之初,自流井老街上只有几户人家参与,他们自己制盐、贩盐,主要为了谋生。即便有一两家合伙投资,也仅是小本生意,获利微薄。

乾隆年间,老街上出现了八家商号,商人们与灶户合作,前者提供资金,负责分销;后者掌控井盐生产。

此时,井盐的生产技术虽已比前朝进步不少,但依然是投机而具有风险的一件事:钻井的锉子一锉下,是“水到井成”,还是“终不及泉”,全看运气。

自流井老街上的盐业,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但无论如何,老街上的人气和财富是越来越兴盛了。
640.webp (3).jpg

//二、咸泉上涌,水火既济//
在耗时长久的凿井制盐过程中,商号与灶户的合作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

自流井盐业鼎盛之际,老街对投资人与地主的契约做了明确的规定,也划清了二者的权利与义务,及彼此所占的股份额、交易押金等。

商业的完备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也增长了老街上的劳动力。盐场内井(盐井)、笕(竹笕)、灶(盐灶)三部的分工日趋细化:一口日产百担盐的盐井,井上盐匠约40人,工种10余类;一个有着30口锅的灶房,有工人约30人,工种7、8类;一条长达10里的输卤竹笕,至少需竹匠、水匠、马夫等十多人。

自流井盐场内,盐工们挥汗如雨;盐场外,盐商的生意也红红火火。
640.webp (4).jpg

//(三)天下之赋,盐利居半//
盐在人类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无法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

一方面,居民的日常生活必需依靠商业盐的供应,盐是重要的民生与战略物资;另一方面,盐有腌制、保存食物的作用,在古代,商人可以通过盐实现远距离的食品贸易;盐是建立贸易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也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在我国古代,朝廷很早地认识到了“盐是财政命脉”这一事实。早在汉朝时,官府便在产盐之地设置盐官;唐朝时,盐业的收入占据国库的半壁江山。

640.webp (5).jpg

南宋时,自贡井盐的课利占据了宋朝西部战场的14%,时人云:“四川财赋利源,大者无过盐、酒”【3】,绝非虚言。

到了清朝时期,自流井井盐外销全国各地,无数盐商因此鹊起,形成了集产、运、销为一体的盐业家族财团,堪称富甲全川。

即便在民国,加拿大传教士汉正礼面对自流井盐场时,也不禁感慨道:“自流井这个极不寻常的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盐井区——中国西部最大的工业中心【4】。

640.webp (6).jpg

曾经,无数人在自流井老街上来来往往,生产的盐养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创造的财富足以名留青史,也为社会提供了许多独特的行业工种。

如今,吐故纳新的自流井将承袭千年盐都的传奇。复兴中国盐文化的同时,重造自贡商业中心。这一次,从自流井流出的不仅是汩汩卤水,更是灿烂的未来。

【注】
1、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2、弗吉尔·哈特《自流井考察记》
3、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6
4、汉正礼《家书珍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