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3714|回复: 4

父母,正在经验失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1 15: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班回到家,迎接我的是妈和女儿的轮番控诉。

7岁的女儿跑过来和我抱怨:“姥姥什么都不懂,还总管我。”在她眼里,姥姥基本上就是一个不会微信视频,不会滴滴打车,不会手机点外卖,不会用支付宝支付,不会用IPAD玩游戏,不会用丰巢取快递,不会用高德定位导航的“无知”大人。而这些,她全懂。

我还没问清原委,65岁的母亲就开始反攻:“你们家这孩子,太难伺候,太主意正了,可不像你小时候省心。”


母亲是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小学老师,然而在她眼里,7岁的外孙女基本就是一道困惑的谜题。她不理解现在的小孩子为什么就愿意宅在家里,为什么抱着一个IPAD就能获得无穷欢乐,为什么读个古诗会提出那么多问题,为什么那么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她更为困惑而沮丧的是,自己的那一套引以为豪的养孩子的方式现在为什么屡屡失灵。

在父母的印象里,孩子都应该像80后的我,小时候奉行“五不主义”,即“不挑食,不顶嘴,不惹祸,不花钱,不用操心。”只要好好学习,不去早恋,考上大学,就是胜利。至于要不要补钙,要不要补脑,要不要文体全能,要不要内外兼修,要不要开阔眼界,要不要情智双高,大人们统统都不考虑,也无暇顾忌。

那时候,家长们都忙着养家糊口,一番忙碌,小孩们则忙着傻学疯玩,一派天真。

但是,7岁的女儿基本就是我小时候的对立面。

因此纷争对抗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类似情况并非只在我家。

帮我们看孩子的主力,我们的父母一代不仅经验在失灵,而且在失威。


自从8岁的儿子多多暑假跟着奶奶回了老家,同事莉莉就成了电话“法官”,她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奶奶的投诉电话。主题不同,但大多是奶奶眼里的各种不着调。

比如昨天多多和邻居家的男孩约好了去他家一块玩,两个男孩为此兴奋不已。谁知到了奶奶这儿,直接就被否,但又讲不出个不让去的理由。

两个8岁的男孩不干了,开始跟奶奶掰扯。“我们是自由的个体,我们有权利决定,你不讲道理。”

老太太被噎得说不上话来,只好说:“你这么不听话,我给你爸妈打电话。”两个孩子不屑一顾,“你讲不过我们,没本事,就会打小报告。”

莉莉知道,给自己打电话已经是奶奶自己权威丧失,束手无策的最后一招了。

从前,虽然大人们投入在孩子身上的精力有限,权威性却从不因此大打折扣。除了极个别家庭的孩子会有点离经叛道,大部分孩子都循规蹈矩。因为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想特立独行都没有参照,独立意识更无从谈起。

但是最近十年社会的变革,迎接不暇的技术进步,几乎让大多数的祖父母一代失去了招架之力。

同事华子说,她春节前把孩子和父母送到了海南过冬。谁知道,与其说是父母帮着看孩子,不如说是孩子在帮忙看着父母。给父母打电话,不是听不到,就是不接。用微信视频吧,智能手机又玩不转。她只好给孩子也办张卡,以便随时能取得联系;新买的智能电器,父母不敢碰。跟孩子说一遍,使用方法就全能记住,父母使用电器都得去问孩子;出去住酒店,因为楼层电梯都要刷卡,母亲自己都不能回房间,必须领着孩子才敢回去。华子常常感慨,原来精明强干的父母,怎么退化得这么厉害。

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常常在提醒我们,那些正在帮我们看孩子的父母一代,正在面临着经验失灵。

为什么会这样?

权威性的迅速丧失。权威是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老人知道的东西,很多在迅速地被淘汰。老人擅长的东西,孩子们几乎完全不感兴趣。在信息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知识多,而且问题多。他们提出来的问题,老人常常闻所未闻,更无从解释。

比如梳辫子这件小事。我女儿会跟姥姥提要求:“我不要这样的,我要空气刘海。”母亲立马一脸茫然。

报刊、杂志、电视、网站、微信、微博、旅游、社交,无数信息渠道形成了立体式的网络,海量的信息充斥在周围,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人人身在其中。

但是,同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父母一代却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步履缓慢。

大多数老人好奇心在减少,恐惧感却在增多。他们大多数不愿意再去了解陌生事物。智能、迭代、虚拟、大数据,黑天鹅,这些听起来就费解的词语,他们不关心,因而也无法知道,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他们能看到的是,逛大超市的几乎都是老人;楼下的24小时便利店多了一个又一个;快递不再敲门入户,而是放在丰巢;银行的人工窗口又撤了几个;年轻人基本不开火,不是出去吃,就是点外卖;菜市场的小贩嫌弃他们找零钱麻烦;放暑假了,小区里除了小婴儿,几乎一个孩子也看不到,因为全在辅导班的教室;他们眼中听话的好孩子不是成为“剩男”就是“剩女”,而从前看似不着调的网恋好多却修成了正果;他们认为的好工作,好多正在经历行业性的颠覆和衰退;……


这是他们熟悉的生活,却是他们陌生的世界。

时代车轮的速度,在这十年,快得让人飞奔追赶都要气喘吁吁。

而母亲这一代,似乎失去了继续追赶的能力和追上的信心。索性,随遇而安了。

日复一日,不进则退。

在与外孙女的交锋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母亲都能感受到自己与孩子的冲突和分歧。

与祖父母辈相比,女儿这一批孩子不仅知识密度极强,而且独立思维建立早,勇于尝试,喜欢质疑,敢于表达。这是时代和成长环境赋予她们的标签化特征。

但是,除了显而易见的优势和进步,他们也缺乏耐心,对一个玩具的兴趣不会超过半天;没有太强的欲望目标,很难用什么东西诱惑或者激励;不太愿意竭尽全力,如果一件事比较麻烦或者费劲,那就索性放弃。

这些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好与不好,都是母亲那一代很难理解的。

而我,作为中间地带,从母亲一代身上看到了老去的迷茫和无措,也从孩子身上看到了成长的好奇和吸纳。

社会发展,自然轮回。

无需紧张,也不必焦虑。

只是希望自己,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还能自己积极主动一点,尽量保持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1 15: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64年的爸妈,给他们一个手机又教他们用微信,手机都还没拿就说不会不会,说老人家不适合玩,家里煤气灶一直都说不敢用不会用,只好经常烧柴煮,把家里白白的墙都变黑了,后来硬是教了几天又监督了几天才敢用,自行车也是不敢骑,骑没多远妈妈摔得满身伤,平时只好走路去,看见熟人有位就顺便带上。他们还是第一代手写那种身份证,一直催他们去拍照办二代的,老是说人老那么老了不要办了,怎么都不肯去照相!直到村委会全部统一来村拍照才办了。搬进新屋时我都说床被什么的我自己买,结果他们一声不吭就买回来了,还是八九十年代那种草席大红棉花那种被褥,千叮万嘱叫他们不要把我初中的书卖掉,结果过年回去一看书没了,我的毕业照还有夹在书本的十几张旧版的一元两元十元那种都在书堆里,整堆书只卖了5块钱!只剩个纸箱,问他们就说都出来工作了,还要书干什么,纸箱有用啊,所以没扔!一有什么小事就疑神疑鬼,一年都不知道花多少钱请那些神婆来作法,买十来斤猪肉放冰箱吃了一个月,剩菜有时都馊了还吃!家里养的鸡鸭都不舍得杀,结果有一个晩上被山上下来的狐狸全部咬死!叫不要再种那么多田,放两年的谷仓还有,真是服了,这样的父母!反正以后孩子是不给他们带的,隔代教育真不放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1 16: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经验失灵,那就不要麻烦父母带孩子。又依赖,又赚弃。老了学习能力变弱是自然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1 16: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孩子和他姥姥例行吵架,昨晚我爸忧心忡忡的建议我带孩子看心理科室,因为孩子宁可抱着读书器看一天,也不愿意跟他去公园,他不能理解一个小男孩怎么会不愿意出去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1 16: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妈觉得主动沟通就是顶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