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866|回复: 6

著名盐史专家宋良曦不幸去世,他为自贡留下满满财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0 12: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71120120314.jpg
19日,著名盐史专家宋良曦突发疾病,在医院抢救无效,于下午4时左右与世长辞,享年73岁。

宋良曦,男,汉族,四川省自贡市人,1944年出生,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注册高级咨询师。

宋良曦长期从事盐业史、灯文化、地方史、军阀史研究和文学创作。出版、发表专著7部,论文60余篇、文章100余篇,共计240万字。自1992年起,被连续评为自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2008年被自贡市委、市政府授予“自贡市杰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称号。其主要成果:个人专著《盐史论集》、《南国灯城》等,是《中国盐业史辞典》主编之一。另外尚有80余篇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在各级报刊发表。宋良曦先后获得全国性、省、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6项。

“宋良曦先生一路走好!”“音容犹在,文采长存”……在得知宋良曦仙逝后,自贡文化各界人士纷纷表达了悲痛之情,祈祷他在天之灵,一切安好。

微信图片_20171120120318.jpg

追溯宋良曦先生的一生,他的奔走、努力、探索与呼吁,都体现出他是一个热爱家乡、渴望把家乡建设成为心中完美之城的超现实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以下内容由杨家明、范丽华采访整理,于2012年3月19日在本网刊发。)

血液里浸润着盐味道

1944年,宋良曦出生在一个盐业世家。他的爷爷宋吉临是自贡“四大盐商”之首“王三畏堂”王德谦的笕掌柜,外公潘孝移是王德谦的井掌柜。两人同属王三畏堂“四大金刚”中的人物。父亲宋祐存,曾任天佑井等盐井会计。耳濡目染,宋良曦自幼看到的、听到的、熟悉的都与盐有关,血液里浸润着盐业工人的执著。

参加工作后,宋良曦在自贡市文工团担任创作员。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让宋良曦倍加珍惜,他一边学习,一边创作。1981年9月,宋良曦调到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研究部工作,后担任了盐史研究部主任。这时,他童年时无意识地好奇、盐业世家的浸润、在文工团积累的创作经验,都为他自此开始的对盐业史的研究和耕耘埋下了伏笔。

初到博物馆工作,宋良曦抱定“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信念,开始了对我国盐史的寻觅、探索、解读。10年间,宋良曦苦读“盐书”,积累了数以百万字的盐史资料,抄录了大量史料卡片,写出了《四川军阀对自贡盐商的劫掠》等数十篇盐史研究论文。在盐史研究中,宋良曦提出的许多学术论断和观点,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引述。
微信图片_20171120120323.jpg
2008年3月29日,宋良曦在燊海井向外国友人介绍自贡盐业历史。

17年编纂盐业史辞典


1992年,宋良曦听说山西社科院准备编纂一部《中国盐业史辞典》,他着急了。虽然山西省运城市解池的产盐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之前,比自贡早,但宋良曦觉得,他是自贡人,是专门研究盐业历史的研究人员,如果这部词典由山西编纂出来,他将感到脸上无光,愧对列祖列宗。于是,宋良曦积极努力,东奔西走,最后为自贡市争取到了这部词典的编纂权。

微信图片_20171120120326.jpg

为了把这部辞典编纂好,宋良曦前后共组织28人,耗时17年,终于与林建宇、黄健、程龙刚一起,共同主编完成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盐业史辞典。在全书漫长的编纂过程中,宋良曦既要承担条目设置,又要撰写部分条目,还要多方奔走游说筹集经费。按他的说法,这是他平生最耗时费力的工程。《中国盐业史词典》包含有5000多个词条,400余幅精美图片,共计90余万字,在盐史典籍、盐业人物、盐商、盐文化、盐业科技的采录等方面的成就都是前所未有的。这部辞典是目前我国最全面、最权威的盐业史工具书,被喻为盐业史研究的“百科全书”。它的编纂成功和出版,使我国盐业史研究迈上了一个新高度。

在长期的盐史研究中,宋良曦可谓著作甚丰。他著有专著《盐史论集》、《南国灯城》,作为主要撰写人、与人合著有《中国井盐科技史》、《中国灯文化》、《川盐史论》、《自贡市盐业志》等书,另外还著有大量具一定影响力的研究论文。《从四川盐务稽核所看军阀与帝国主义的关系》、《论清代四川盐商的发轫》、《自贡地区的钱庄、票号与盐业发展》、《中国古代天然气开采技术》等文均获学术界好评,并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为了留下盐业史的影像资料、填补盐文化在影像领域的空白,宋良曦还利用电视进行盐文化的传播。1982年,宋良曦就撰写了电视专题片《盐场春秋》,用自贡盐史馆的一台录像机拍成专题片,制成我国第一部反映自贡盐场的电视专题片,用影像记录了钻井、采盐、制盐等的全过程,为自贡盐业历史的研究和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微信图片_20171120120328.jpg
2008年3月29日,宋良曦在燊海井向外国友人介绍自贡盐业历史。

探索灯文化扮靓盐都


在盐文化的研究中,宋良曦发现了自贡彩灯文化与盐文化的密切关系,而自贡的盐业,是彩灯文化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

1987年,宋良曦开始梳理彩灯文化脉络。经过10年的梳理、研究,1996年,宋良曦与当时就读四川大学哲学系的儿子宋岸雷共同完成出版了《中国灯文化》一书,成为我国第一部灯文化学术专著,该书分别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自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怎样使自贡这座南国灯城名副其实?怎样使自贡灯会走出自贡名闻天下?宋良曦把彰扬自贡、宣扬自贡视为己任,他骨子里的家乡情结,比绝大部分自贡人都更浓郁、深厚。从1987年自贡恐龙灯会开始,宋良曦就参加了每届灯会的创意、策划。1998年,他被聘为灯会艺术顾问,应邀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栏目专题讲述中国灯文化。从2000年起,宋良曦担任了五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的总策划。他亲自构思和创意了一百多个大中型灯组。其中,“世纪灯轮”、“天坛祀典”、“大阅兵”、“临门一脚”、“民族欢歌”、“中华大家庭”等灯组,构思精巧,创意独特,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微信图片_20171120120331.jpg
2008年3月29日,宋良曦在燊海井向外国友人介绍自贡盐业历史。

情系龙之都宣传自贡


1986年,我市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宋良曦受命撰写主题报告《自贡历史文化概况》,使自贡市顺利申报成功。后来,自贡申报四川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食盐原产地、自贡市标志性建筑、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电视专题片,宋良曦都是主要撰稿人。多年来,宋良曦撰写的宣传描述自贡的大型画册达19册。2000年,宋良曦在撰写宣传自贡的画册时,把自贡准确定位于“龙之都、盐之乡、灯之城”,后来成为了被广泛和持续使用的宣传用语。

经过对自贡恐龙历史博物馆、恐龙遗址的详细考察,宋良曦写出了至今铭刻在恐龙博物馆的国家地质公园碑文与世界地质公园碑文,恐龙博物馆陈列的单元文字也由宋良曦撰写。他还先后创意了妙观寺广场的雕塑、龙柱,同兴路的饮食文化雕像,滨江路的“小三绝”与川剧小品等等城市雕塑。

宋良曦担任着自贡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还担任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自贡专家组组长,20余年来,他不遗余力、积极奔走,呼吁保护自贡盐业历史文物、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吁保护天车,呼吁保护盐商宅邸、古盐道、古盐码头以及盐商文物、盐业典籍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自贡成功保护下19座天车等一大批盐史遗存。近年来,宋良曦几乎参与了自贡市所有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创意,还参与了自流井老街、大公井古盐文化旅游景区、盐疗养生基地的策划。

微信图片_20171120120333.jpg
2008年3月29日,宋良曦在自贡燊海井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诗词歌赋展家乡风采


还在自贡市文工团担任创作员时,宋良曦就创作了《盐都大合唱》歌词,写下了赞誉自贡美景的佳句:“半城青山半城楼,风光如画望眼收”,经过30多年的时光,打磨成“半城青山半城楼,千载盐都千般秀”的自贡城市广告语。

创作辞赋成为宋良曦弘扬自贡文化、宣传自贡、提升自贡形象的又一种形式。他先后撰写、发表了《釜溪大桥赋》、《紫薇花赋〉、《彩灯赋》、《中国井盐赋》、《燊海井赋》》、《盐帮菜赋》、《辛亥首义赋》、《汇东大酒店赋》等10多篇赋,并多已勒石刻碑。

近年来,宋良曦还应邀赴平遥、温州、西宁、舞阳、乐山等地进行文化策划。有的城市多次邀请他前去工作,甚至有的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宋良曦都婉言谢绝了,他说他的根在自贡,他离不开自贡,若离开了自贡,他的盐史研究就会变味。

2012年1月7日,《天下自贡人》在南湖体育文化中心举行盛大开播晚会,这是一部记录远在异乡的自贡人的杰出成绩的记录片。该节目由宋良曦担任总策划,前后历时3年。目前,该节目已成功拍摄、播出了关于自贡籍中科院院士侯朝焕、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怀安、北大教授黄木丹森、中央党校教授李公天、地质学家易明初、戏剧家魏明伦等杰出人物的记录,近期还将在海外拍摄二战英雄王蜀龙、核物理学家罗亦孝、医学泰斗康继光等人。该节目被誉为最能宣传自贡、最能为自贡城市留下珍贵档案的一部励志教材。

提升自贡城市形象的城市雕塑,展现宣传自贡风采的恐龙灯会,弘扬自贡文化的盐史研究、彩灯文化探索,展现了自贡人积极进取的风采。宋良曦从自贡城市的外在形象塑造,到内在历史、文化的求索,一路艰辛,却锲而不舍,乐在其中。他心中有一很美很美的愿境:我们这座城市,以产业自贡、生态自贡为基础,以创新自贡为活力,“终点站”为文化的自贡,幸福的自贡。那就是宋良曦,一个自流井盐业世家走出的自贡文化人的理想圣地。

宋良曦先生还曾在自贡晚报开设过两年半的专栏《良曦侃自贡》,曾荣获2012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优秀专栏奖第一名。现附上专栏的最后一期,谨以此文缅怀宋老先生。

小别读者   再续茶缘

□宋良曦

味从盐出,情自茶来。我为盐都父老和晚报读者沏泡的《盖碗茶  良曦侃自贡》自2012年3月31日开栏以来,已快两年半了。史海钩沉,盐场话旧;事事皆有出处,篇篇尽为故实。虽茶味有浓有淡,史实有巨有细,我已是傾力倾力而为,可谓是以茶会友,一瓣心香了。

两年多来,与其说是我在自动自觉地写这个专栏,沏这碗茶,倒不如说是众多热心、知心、贴心的读者们对这一专栏的关心、关注和呵护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把这个专栏的文章写下去。我得知,有不少读者把每期的《盖碗茶. 良曦侃自贡》文章剪下来贴报保存,我还知道,有的读者为了看到这个专栏,居然专门订阅了《自贡晚报》。当我知晓某敬老院的老人们集体传阅盖碗茶文章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特别是我在1965年入党时的党委谈话人,当时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鲁,如今年事已高,92岁了,好多往事都已忘怀,却忘不了每周六读晚报的《盖碗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还有自贡从川康盐务管理局干起的“老盐务”黄德明老人,已年届93岁,多年来已经足不出户了,却坚持在家里看《盖碗茶》。,当看到我写的《盐港张家沱 盐道彙柴口》一文时,还专门给与报社编辑部打电话写信,指出文中还漏写了的内容。后来在我与老人的通话中,黄老又向我指出,了在该文中,应写上盐都人都非常熟悉的下桥。这座颇具特色的明代石桥,承载了盐都的历史和辈辈代代自贡人的记忆,我竟然疏漏了,后来便在另一篇文章中补写了这座老桥。在这两年多时段间里,还有不少热心的读者,给编辑部和我来信或者和打电话,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令我受益匪浅受益非浅,感慨良多。就这样,不管其他事情有好多好杂,不管时间有多紧,我忘不了读者们的关注和关爱,于是咬咬牙、熬熬夜,一路写来,写到了今天。

在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读者们的敦促鼓励下,我不揣浅陋,把这两年来一百多期《盖碗茶  良曦侃自贡》的小文梳理出来,结集成书,定名为《盐都故实》,这也是市委、市政府为我建立的“宋良曦工作室”的出品。这部书稿,即将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盐场史料史实,意图在一些点位和层面解读千载盐都自贡的历史文脉,记述自贡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井盐文化、科技成就、盐场故实、盐商旧事、名人轶闻,其代序《盐都七赋》则是我近年来习作辞赋中写盐都自贡作品中的一部分,其附录《盐都记忆.·岁月档案》则是我多年蒐集的自贡老照片,其中有些是首次与读者见面。我企盼该书的出版,对宣传自贡,提升自贡的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对盐都父老回忆故土,回望家园;对自贡人民尤其是年青轻一代进一步了解盐都、热爱名城、建设美好自贡起到一点点有益的作用,则余愿足矣!如承蒙读者不弃,届时可在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和文轩书店获取。

在向读者们作了上述交待之后,我要开溜了。可能是因江郎才尽,但也确实还有几项重要的写作、策划项目要上马运行,百般无奈赖,只好告假,小别读者。待我腾得出手时,一定再撷好茶叶,再沏盖碗茶,与我可亲可敬的读者再续茶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1 09: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1 09: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1 09: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好,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